(1) 不明底細的人(素性の知れない者)
(2) 派不上用場的事物(役に立たない物)
至於為什麼是「馬の骨」? 其實語源來自於中國古書《戰國策》。
《戰國策‧燕策》: 古之君人,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,三年不能得。涓人(恃臣)言于 君曰:「 請求之。」 君遣之。 三月得千里馬,馬已死,買其骨五百金。 返以報君, 君大怒曰:「 所求者生馬, 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?」 涓人對曰:「 死馬且買之五百金, 況生馬乎? 天下必以王為能巿馬,馬今至矣。」
這是戰國時代郭隗講給燕昭王的一段故事,其實主要的意思是用來比喻君王求材若渴,連死馬都願意花大錢去買,何況是真正的千里馬(比喻人材)。故事傳到日本之後,日本人將馬骨解讀成無用之物的意思,並出現了「無用之物一為雞肋(けいろく),二為馬骨」這樣的說法。所以日文就用「馬の骨」來來代表沒有用處的事物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